在加工行業中,傳統的機械需要人工的參與,新款滾彎機不需要太多的人工干預,機械運轉過程中完全實現無人化、自動化。高譜公司為了使用機械能夠代替人工,節省人力成本,20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做好內功,研發和生產一體,都不落下,只有這下,才能推出符合市場的機械。同時我們自己有內測部門,對于生產出來的機械,不斷進行加工測試,務必使每一臺機器都能很好的滿足客戶。下面和大家介紹下我們機械。
用過廣聯達鋼筋軟件的同學都知道,軟件提供了兩種匯總方式,一是按外皮匯總方式,另一種是按中心線匯總,如圖1所示。
圖1兩種匯總到底有什么區別,鋼筋差多少,很多同學不清楚,今天的文章,我們就來解讀這個問題。
其實真正的差別會出現在鋼筋彎折處,我們平時遇到的鋼筋彎折有幾種情況,分別是135度彎鉤、90度彎折、180度彎鉤,如圖2所示。
圖2
下面我們分別講這三種情況。
一、135度彎鉤情況
135度彎鉤情況,我在2018年9月12號發表的一篇文章《滾彎機加工的箍筋彎鉤11.9d是怎么來的?》中已經講清楚了,其核心思想是外皮與中心線的差值,我們用圖3做簡略解讀,不理解的同學,請仔細閱讀《箍筋彎鉤11.9d是怎么來的?》。
圖3
從圖3可以看出,圖紙的標注尺寸(也就是外皮尺寸)是R+d,而這塊中心線尺寸是圓弧AB,如果圓弧半徑R=1.25d,那么弧長AB=(1.25d+0.5d)*2*3.14*135/360=4.12d,外皮長度CD=R+d=1.25d+d=2.25d,二則差值=弧長AB-CD=4.12d-2.25d=1.87d=1.9d。
《箍筋彎鉤11.9d是怎么來的?》那篇文章中,已經推導出按照外皮計算的公式是:
箍筋外皮長度=(B-2*bhc)×2+(H-2*bhc)×2+1.9d×2+max(10d,75)×2
其中B是構件的截面寬,H是截面高,bhc是保護層。
這里為什么+1.9d?是因為135度角已經按中心線計算了,這一點大家要充分理解。
這里有一個關鍵值要注意,是彎曲半徑R這里取值是1.25d,這個值為什么是1.25d,下面進一步解釋。
總結一下,即使按照外皮計算,遇到135度角的鋼筋,軟件實際上就是按中心線計算的。
在90度彎折這一塊,大家自然能想的兩種鋼筋,一是箍筋,二是梁的縱筋、柱的縱筋、板的負筋等。
下面我們以箍筋為例來講解這個問題。
(一)軟件按外皮尺寸怎樣計算箍筋的長度
《箍筋彎鉤11.9d是怎么來的?》這篇文章講了軟件是怎么計算箍筋長度的,核心觀點是:軟件計算箍筋時候,三個角是按90度直角計算的,一個角是按135度角計算的,而工地下料的鋼筋,不存在90度直角,而是有一定的圓弧,如圖4所示
圖4
如果你對這個計算方法還吃不透,請大家認真閱讀一下《滾彎機和箍筋彎鉤11.9d是怎么來的?》這篇文章。
(二)軟件按照中心線怎樣計算箍筋長度
這樣問題就很清晰了,我們計算出3個90度直角與90度圓弧的差值就可以了,從外皮結果中扣除這3個差值,就是中心線的長度了,下面以圖5來講解。
圖5
如果按照外皮尺寸計算,這個90度角,軟件計算的長度是:外皮尺寸=CD+CE。如果按照中心線計算,這個90度角,軟件應該計算AB的弧長。很顯然,外皮長度大于弧長,我們把兩種算法的差值算出來。
這里涉及到一個彎曲半徑R的問題,這個R應該取多少,16G101-1的57頁給了說法,如圖6所示。
圖6
從圖6的規定中我們知道,其實在不同情況下,這個彎曲半徑R是不同的,不同類型的鋼筋,取值不一樣,GTJ2018新版本中已經給出了取值,如圖7所示。
圖7中畫紅框的是彎曲直徑,我們換算成彎曲半徑就是一半,圓鋼彎曲半徑取值是1.25d,二級鋼筋是2d,三級鋼是2.5d,四級鋼是3d或3.5d。常用鋼筋是一二三級,下面我們按R值分別是1.25d、2d和2.5d,我們分別以這三種情況來計算差值。
當彎曲半徑R=1.25d時:
AB弧長=(1.25d+0.5d)*2*3.14*90/360=2.75d
外皮尺寸==CD+CE=1.25d+d+1.25d+d=4.5d
差值=4.5d-2.75d=1.75d
當彎曲半徑R=2d時:
AB弧長=(2d+0.5d)*2*3.14*90/360=3.925d
外皮尺寸==CD+CE=2d+d+2d+d=6d
差值=6d-3.925d=2.075d
當彎曲半徑R=2.5d時:
AB弧長=(2.5d+0.5d)*2*3.14*90/360=4.71d
外皮尺寸==CD+CE=2.5d+d+2.5d+d=7d
差值=7d-4.71d=2.29d
差值算出來以后,我們就可以把外皮尺寸轉換成中心線尺寸,也就是說,在外皮尺寸的基礎上,減去3個差值。
用公式寫出來就是:
當彎曲半徑R=1.25d時。
箍筋中心線長度=(B-2*bhc)×2+(H-2*bhc)×2+1.9d×2+max(10d,75)×2-3*1.75d
當彎曲半徑R=2d時。
箍筋中心線長度=(B-2*bhc)×2+(H-2*bhc)×2+1.9d×2+max(10d,75)×2-3*2.075d
當彎曲半徑R=2.5d時。
箍筋中心線長度=(B-2*bhc)×2+(H-2*bhc)×2+1.9d×2+max(10d,75)×2-3*2.29d
(三)我們看軟件是怎么算的
我們匯總一根梁,先按照外皮尺寸匯總一下,箍筋計算結果如圖8所示。
圖8
我們再按照中心線長度匯總,軟件計算的結果是1575,如圖9所示。
圖9
外皮尺寸1630減去中心線尺寸1575正好是55,從圖5中,我們也能看出來,箍筋的彎曲調整值是55。那這個55是怎么來的呢?
我們雙擊55可以看到軟件的詳細計算公式,如圖10所示。
圖10
從圖6可以分析出,軟件每個直角扣了一個2.29d,三個直接扣除3個2.29d,由此可以判斷,軟件采用的滾彎機彎曲半徑是2.5d。
同時,我們也能看出縱向鋼筋彎折,軟件扣除彎曲長度是115,這115是怎么來的呢?我們雙擊115可以看到軟件的計算公式如圖11所示。
圖11
從圖7中,我們也可以查出2.29這個值,大家仔細閱讀上文,就知道2.29是怎么來的了。
三、180度彎鉤情況
(一)外皮計算與中心線計算差值是多少
180度彎鉤情況,我們用圖12來計算。
圖12
圖12中,遇到帶180度彎鉤情況,圖紙標注的外皮長度是R+d,中心線長度是弧長AB。
我們先來計算弧長AB是多少。
當圓弧半徑R=1.25d時。
弧長 AB=(1.25d+0.5d)*2*3.14*180/360=5.495d
標注外皮長度CD=R+d=1.25d+d=2.25d
差值=弧長AB-CD=5.495d-2.25d=3.25d
當圓弧半徑R=2d時。
弧長AB=(2d+0.5d)*2*3.14*180/360=7.85d
標注外皮長度CD=R+d=2d+d=3d
差值=弧長AB-CD=7.85d-3d=4.85d
當圓弧半徑R=2.5d時。
弧長AB=(2.5d+0.5d)*2*3.14*180/360=9.42d
標注外皮長度CD=R+d=2.5d+d=3.5d
差值=弧長AB-CD=9.42d-3.5d=5.92d
(二)軟件是如何計算的
180度角出現在板的底筋上,我們用一塊板的底筋來比較一下。
按照外皮匯總,板的底筋長度如圖13所示。
圖13
按照中心線匯總,板的底筋長度如圖14所示。
圖14
我們看到,按照外皮計算計算出來的與按照中心線長度計算出來的值是一樣的,都是3100,這是為什么呢?
原來是這樣,對于180度彎鉤,軟件本來已經加上了3.25d的差值,圖15可以說明。
圖15
圖15中,直段長度是3d,差值是3.25d(見前文),加起來是6.25d,我們看到圖13中已經加了12.5d,其實就是2個6.25d。原來按外皮長度計算,軟件已經按中心線長度計算了彎鉤,所以按照中心線長度計算,軟件并不需要滾彎機來彎曲調整值,所以,圖14中,彎曲調整值是0。
四、總結
總結一下,軟件即使按照外皮長度即使,其實135度角和180度角已經按中心線長度計算了,所以,按照外皮計算與按照中心線計算真正的差值是90度彎折產生的差值。雖然圖7中給出了30度、45度和60度彎曲調整值,但是這幾個角度在實際工程中發生的很少,90度彎折工地上太多了,所以,我們可以說,按外皮與中心線差值大多數來自于90度彎折。